选择耐高温 ASA 塑胶原料时,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的温度要求,同时聚焦核心性能指标,确保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。以下是关键选择要点及核心指标分析:
一、明确使用温度范围
首先需确定产品的长期工作温度和短期峰值温度。普通 ASA 的热变形温度(HDT)通常在 80-100℃,而耐高温型号可通过配方优化(如添加玻璃纤维增强、调整共聚比例)将 HDT 提升至 120-150℃。例如,汽车发动机周边部件需耐受 120℃以上长期高温,户外灯具可能面临夏季阳光直射下的短期 130℃峰值温度,需针对性选择对应型号。
二、核心耐高温性能指标
热变形温度(HDT)这是衡量材料耐高温性的基础指标,指在特定载荷(通常为 1.82MPa)下,材料发生 0.25mm 变形时的温度。数值越高,材料在高温下的结构稳定性越强。例如,1.82MPa 下 HDT 为 130℃的 ASA,比 HDT 为 90℃的型号更适合高温环境。
维卡软化点(VST)展开剩余65%反映材料在受热时开始软化的温度,测试条件为 50N 载荷下,针头刺入材料 1mm 时的温度。维卡软化点高的 ASA,在接近软化温度时仍能保持一定刚性,适合对形状稳定性要求高的部件(如高温管道接头)。
高温力学性能保留率材料在高温下的拉伸强度、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衰减程度是关键。优质耐高温 ASA 在 120℃下的拉伸强度保留率应不低于常温的 70%,冲击强度保留率不低于 60%,否则易在长期使用中出现断裂或变形。
热氧老化稳定性需关注材料在高温有氧环境下的抗老化能力,可通过热重分析(TGA)判断其热分解温度(Td),通常要求 Td≥300℃,且在 150℃下热失重率低于 5%(1000 小时测试),避免长期使用中因热分解导致性能劣化。
三、辅助参考因素
增强改性方式:玻璃纤维增强的 ASA(如 30% 玻纤含量)可显著提升耐高温性,但会降低材料的韧性,需在强度与韧性间平衡。 耐候性与耐高温的协同性:部分高温环境同时伴随紫外线照射(如汽车外饰高温部件),需确保材料在耐高温的同时保持 ASA 原有的抗紫外线优势,避免因高温加速光老化。 加工稳定性:高温型号可能因熔体粘度变化影响注塑加工,需确认其熔融指数(MI)是否适配现有设备,避免出现成型缺陷。四、选型建议
若用于静态高温场景(如电器外壳),优先关注 HDT 和维卡软化点; 若涉及动态受力高温环境(如机械传动部件),需额外考察高温下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保留率; 户外高温场景需同时验证材料的热氧老化和紫外线老化复合性能,可通过第三方检测的高低温循环测试(-40℃至 120℃)评估稳定性。通过以上指标的综合评估,可精准选择适配特定高温环境的 ASA 塑胶原料,兼顾性能与成本需求。
发布于:广东省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